閱讀心得|納瓦爾寶典
關於這本書
納瓦爾·拉維肯是一位美國企業家、天使投資人,AngelList 的共同創辦人,投資過 Twitter、Uber、Yammer 等初創公司。這本書的核心是納瓦爾在推特上面的一連串推文,因為短短一條推文有可能無法參透他的意思,後來在一個podcast節目慢慢解釋推文所表達的含義,這本書的作者是艾瑞克·喬根森,他把推文、podcast統整成書。
這本書有納瓦爾過去分享過的經驗、想法,就像是巴菲特給股東的信那種,把過去文章做一個紀錄、整理,我把這些重點分成致富、學習。
致富
財富的定義
納瓦爾定義財富,不單只是金錢,而是所有能幫你賺到錢的技能,獨特知識、銷售技巧、音樂天賦、熱愛科幻小說、能大量吸收新知識、賽局理論,這些都有潛力成為你的財富,只要好好經營都能夠讓你致富。
只是努力,不會讓你致富
如果兩個都很認真工作的人,其中一位,對工作很投入,他幾乎所有的時間跟注意力,都放在把工作做到最好,下班也是常常回應主管電話,週末有狀況,也是主動擔任救援,另一個人也是相同職位,但白天正常上班,下班後就不再關注工作,而是學習新技能,或試著做一些小項目,慢慢累積經驗和成果,開始自己的副業,日子久了,對工作很投入的員工加了薪水,也升職了,工作變得比以前更忙碌,開創副業的員工雖然沒有升職,但也因為副業成長,多了許多業外收入以外,在時間上並沒有變得多忙碌,還是跟之前一樣做自己有興趣的事。
「做什麼」,比你付出努力還要重要,要追求財富,不是追求金錢和地位,用時間去換,不會讓你致富。
為自己設定時薪
想真正賺到錢,先相信自己的時間很值錢,做任何事情的時候,把時間價值考慮進去,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,為自己設定時薪,要設高一點,相信自己的時間很有價值,訂出優先順序,你才會審慎的檢視時間用法及資源配置,如果做一件事要花一個小時,你得考慮這件事的價值有超過你的時薪嗎?設定的時薪要誇張一點,如果不夠誇張就是不夠高。
為自己工作
現代人有機會「為自己工作」,不再是為了他人、為了制度而工作,網路時代打破了過去的階級制度,不像過去,鐵匠的兒子只能打鐵、商人的兒子就要從商,自由工作者、自媒體、創業者,網路給了我們跟過去不一樣的選擇方式。
在更早之前,人都是為了自己而工作,隨著農業社會、工業社會的發展,階級制度開始出現,人才開始為他人、為制度工作,現在網路時代重新給了我們為自己工作的選擇,我們可以不用照著傳統制度走,花多年時間鑽研一個技能,然後工作三十年。
現在即使創業或是接案失敗了,學到的技能也來是留在身上,可以不斷修正錯誤,不像是過去一條路走到底。
槓桿
找到你擅長的事之後,可以利用槓桿,找到需要你的人,把你自身規模化,擴大影響力
槓桿有三大種類,人力、金錢、網路還有書等傳播媒介,過去我們工作八小時,就只有八小時的薪水,只有老闆有槓桿可以使用,就是人力、金錢,現在多了網路,有了youtube、podcast、書、寫程式等方式,我們也擁有槓桿了,只要投入創作,產出一個產品,靠著槓桿去幫你放大,像是寫一篇文章,網路或出書可以幫你擴散,如果成功你就能致富,失敗了就繼續下一個創作。
投入的時間跟賺到的錢不一定是正相關,就像前面說到的,只是努力不會讓你致富,下面就舉個書裡說到的範例。
如果你是用勞力跟時間去幫老闆賺錢,那你就沒有什麼槓桿,你不用對顧客負責,也沒有獨特知識。你很努力工作,別人也可以跟你一樣努力,你可以被取代,所以老闆只付你最低工資。
但是老闆不一樣,他有槓桿,他不用在現場,因為你會幫他做事,但老闆要承擔風險,出事了他必須對顧客有所交代,他所擁有的獨特知識比你多,像是組織公司、公司法律問題、跟銀行及客戶打交道,所以老闆槓桿比你多、責任比你重、賺得比你多、時間比你自由。
所以光看產出的話,老闆產出比一個普通員工高,因為他有槓桿。
學習
不斷學習
納瓦爾說讀大學四年,做一份工作三十年,是舊的工作模式,新的模式是花九個月學一個新的技能,三年內用這個技能去賺錢。
四年後這個技能就過氣了,你需要學習新的技能,學習新技能會需要具備基礎知識,所以打好基礎,超級重要,可以讓你在學新技能的時候快速進入狀況。
這讓我想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以前在德儀上班的時候,他的上司一開始很懂半導體,但是半導體產業進步快速,上司忙著經營公司,沒有多餘心力放在半導體技術上,但上司還是認為自己很懂半導體,其實已經脫節了,最後讓公司陷入低潮,所有科技公司,永遠都在追求最新的技術,不會因為這次成功,就不繼續學習新的技術,我們也是要不斷地去學習,才不會因為哪天自己的技術過氣了就馬上被拋下。
學會賺錢
金錢是一項工具,是一種資源,賺錢可以當作是一項技能,是獲取資源的能力,學會賺錢跟理財,獲得資源跟分配資源,把資源用在提升自己的項目上,要有正確的目標,不要把金錢當作是最終目的,金錢是使你通往目標的工具跟資源,用金錢去交換前進所需要的,如果把金錢當作是目標,會陷入無限循環的漩渦之中。
複利成長
生命中所以回報都是來自複利成長,財富、人際關係、知識,用負責任的方式證明自己值得信任,你所學到的東西99%用不到,但是長期累積下來那1%會發揮極大的價值,只是在學的時候還不知道是哪1%,全力以赴,直到發現那1%。
在聽了很多podcast之後,我發現有很多人,以前學過某些東西,現在變成他吃飯的工具,但當下他也不覺得自己將來會靠這個吃飯,只能說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學的東西將來會不會用上,如果真的用上了,就是那極大價值的1%了。
總結
以前我是相信努力就會有所回報的那一派,所以很多事情我都用努力、忍耐來撐過去,現在想想這些所謂的努力並沒有讓我生活過得更好,畢竟那些都算是免洗工作,不需要特別的技能,所以努力工作這件事沒什麼幫助。
現在我也開始不再將努力放在工作上面,而是用在工作以外的時間,像是閱讀、寫作、練習架設網站、學吉他、規劃自己的生活及理財,這些方面的努力比較有可能在未來為我創造出價值,雖然就像書裡面說的,學習到的東西可能只有1%會有價值,可是隨著持續累積,這1%被發掘的可能性就越高,我接下來也會持續嘗試去接觸一些之前沒試過事務,持續學習。